我校自2000年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该课程旨在联系社会实际,结合学生特点,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达到"知行统一"的授课目的。在2016年6月13日至6月24日2周的教学实践中,全校53名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参与授课,该课程贴近学生需求,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在我校正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背景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教学任务。
1.成立授课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采用滚动授课模式
由来自全校各学院辅导员组成的35名授课教师成立了5个授课教研组给社区学院大一新生授课,其它专业学院的18名授课教师成立了院系教研组,各教研组都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采用滚动授课模式。社会学院授课教师刘娇蕾说:"成立了教研组,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共享优质资源,而且授课教师间交流授课经验,取长补短"。
2.授课内容多元化, 融入素拓、红十字会培训、征兵宣传等内容
今年的授课内容包括必选主题和自选主题。其中,必选主题为爱国荣校教育、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自选主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诚信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感恩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为更好满足学生们需求,今年又安排了素拓、红十字会培训以及征兵宣传等内容。社区学院理工大类王珮璇同学说:"在思修课上,我接触到了一位服过兵役的女兵战士刘璐老师,刘老师说,参军是一个绝不会后悔的决定,在军队里,磨砺了意志和韧性,爱国情怀得到了升华,遇见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刘老师的演讲让我非常感动,人与人组成家,家与家组成了国。"值得一提的是,校党委书记罗宏杰,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于6月17日下午走进课堂,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授课内容,两位领导对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学生们的参与互动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授课形式多样化,创建易班网上课堂,注重学生参与互动
今年该课程继续创建易班网上课堂,共计创建了53个网上班级,学生们可以及时把授课的心得体会反馈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也可以把授课内容共享给同学们,同时也可以听取同学们的改进意见。同时在授课形式上日益多样化,比如:微演讲、微视频、话剧、小品、小组展示等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注重体验式教育,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理学院苏楠同学说:"原来,思修课还能这么上。老师们精心备课,让我们不由得放下手机,真正投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一节好的课堂,和学生们的参与度是不可分的。"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6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