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土木工程系举行“建党九十载,寻访老建筑”活动

创建日期 2011/05/03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励精图治。
    如今上海,摩天楼宇鳞次栉比,繁华发达。而在繁荣的背后,那些建造在一个世纪乃至几个世纪之前的那些爬满枝蔓或外墙班驳的老房子、老弄堂、老学校……却也展现了其自身独特的江南传统与西洋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情韵味,及其背后隐藏着的不可磨灭的峥嵘历史。
    四月16日周六下午,趁着建党九十周年的好时光,我们一行四人来到四川北路溧阳路,寻访上海老建筑,触摸历史的心扉。
   上海虹口区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地区,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足迹和不少革命遗址。而位于虹口区的溧阳路是一条幽静的马路,从四平路到四川北路之间的三四百米长的道路两侧,分布着48幢花园洋房,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这也是目前上海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花园住宅群。路旁两排粗大的法国梧桐十分茂盛,枝叶在路中央连接如盖。溧阳路上还有鲁迅藏书室、郭沫若故居等文化遗址。1999年,四川北路街道对溧阳路进行了保护性整治,将道路两侧房屋外立面整治一新,在沿街北墙上安放了18幅祖国风光摄影作品和10幅名人名言。摄影作品长2米多,高近1米,艺术水准较高,名人名言是用金字刻在大理石上的,配以夜间的各色灯光,更增添了文化气息。因此溧阳路也被称为"雅文化街"。
    溧阳路的花园洋房非常多,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一样的灰砖红瓦,一式的英国建筑风格。几十年来,没多大变化,使这条不大的溧阳路一直都是那么幽静、沉稳,成为历史见证与人文传沿的载体。诸多中国近代著名文人在那里居住过,因此同时她也是一本历史书。
    走在溧阳路上,空气清冷,行人寥寥。路两侧的梧桐树,静谧无声,守护着一街安宁。
    在我们透过镜头去捕捉这些它们的倩影,细细去看它们的一砖一瓦,却也能感受沉稳的气度,嗅到它们抗战时期坚挺不屈的气息。
    "弹指一挥间"90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
    我想,随着时光流逝,我们已很难再见那时的社会百态,仅仅只能在这些老建筑中去找寻那些早已逝去的痕迹。而当我们把这些为数不多的城市碎片重新拼接起来后,我们又一次认识了这座城市,又一次了解了这座城市的过去,它们并不遥远,或许就在我们的身边站在溧阳路一个弄堂口向内张望,一片迷蒙。慢慢踱进去,透过枝叶间的缝隙,小楼一角影影绰绰,隐约能感觉到它不屈的脱凡魄力——原来这是鲁迅藏书室。不知是老先生的精神感染了它,还是它自身的气节也影响了老先生。
    路口一转,街道两边的名人名言录霎时让我们眼前一亮,肃然起敬。读一读,记一记,脑袋里不断浮现他们为新中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那些伟大思想,是在多少代人心中深深烙下了印记,是的,那正是我们中国人爱国传承,坚强不屈的精神所在啊。回味历史,心潮随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的成长而激动澎湃。
    突然间,我想到了鲁迅的一席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切仁人志士是中国的脊梁,革命先烈是中国的脊梁,无数英雄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脊梁!
                                                                                                                                                                                                                      土木工程系团委宣传部

上一条:土木工程系 “寻访老党员,赠送世博勋章”如期展开 下一条:管理学院“风之谷”成员走进徐汇区星雨儿童康健院体验幸福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