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围绕学生成材需求,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推进学生培养的课内外联动,切实提高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社科学院在前期多次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面向2011级本科生的"一对一导师制",并于9月14日上午在校本部B401室举办了简短而隆重的师生结对仪式。
社科学院院长王天恩、副院长欧阳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宏、哲学教研室主任宁丽娜以及受聘的本科生导师、2011级全体学生、部分高年级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结对仪式。
此次受聘的14位本科生导师由院长带头,哲学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学术成果丰硕、热心学生培养的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组成。在前期的双向选择基础上,14名2011级学生结合导师研究方向和自身专业兴趣,各自选择了"自己相中"的导师,将在导师的带教下通过"九九沙龙"、"经典读书会"、"社科论坛"、"哲学兴趣小组"等丰富多样的载体,开始自己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
仪式上,王天恩院长就本科生"一对一"导师制工作的缘起和未来开展工作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与希望。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宏宣读了本期受聘导师名单和导师学生结对情况。在热烈的掌声中,院长将一本本聘书颁到各个导师的手中,并和本期结对的师生一起合影留念。
高年级本科生导师代表沈海燕教授,从如何指导学生进入专业阅读、如何关心学生遇到的困难、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问题等方面就近几年来如何开展导师工作做了简要的分享介绍。2009级学生代表邵杰在仪式上对导师近四年来的悉心指导表达了谢意,并代表全体老生向导师赠送感恩信。
陈新汉教授作为刚刚受聘的2011级学生导师代表,从如何近距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读书、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提升写作与思维能力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2011级学生郑博文代表刚刚进入专业学院的新同学发言,表示了要充分利用好三年的学习时光,借助学院搭建的导师制平台、积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导师沟通联系,汲取导师们提供的精神资源,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力的决心。
哲学教研室主任宁莉娜教授表示哲学教研室将从学科、师资、环境等方面尽可能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
仪式上,学院还为每位同学下发了《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手册》,就导师制的日常工作开展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相信在学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全院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以及全体学生的努力下,社科学院的"一对一导师、全方位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格局将会不断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前进。
社会科学学院
2012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