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晚6点,文学院春季学期"名师讲坛"系列讲座第五讲——"三国文化与遗址"在南区社区学院多功能厅举行。来自文学院10级的同学们在这里饶有兴致地聆听三国风云,感悟三国文化。
本场讲座由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娜老师主持,主讲人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子彦教授。朱子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三国史学专家,并在中国秦汉史学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等研究机构担任理事。近年来,更是将三国文化搬上电视荧幕,在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主讲《走下圣坛的诸葛亮》等学术评说,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多年来,朱子彦教授潜心专研三国史,曾在众多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并出版了多部专著,是一位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师。
当晚的讲座恰逢五四青年节,朱教授便首先向同学们致以了节日的问候。随后,朱教授通过分析目前人们易于混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关系、"三国旅游"升温等现状,表明了此次讲座选取"三国文化与遗址"作为主题的理由。紧接着,朱教授首先从三国史的地位讲起,举例说明了"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常谈常新、永不衰竭的话题。在随后谈到的《三国演义》的形成时,朱教授详细介绍了《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并对《三国演义》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朱教授提出,《三国演义》是一部最生动、最精彩的兵书,是活的《孙子兵法》,并与同学们分享了许多出自三国故事的俗语,例举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事例证明了《三国演义》对我国民风习俗与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谈到《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问题时,朱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注,指出裴松之的注解为陈寿的《三国志》增添了不少光彩。而对于《三国演义》中"崇刘抑曹"的基调,朱教授则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探索挖掘真实的历史,提出了要把历史与小说区别开来的主张。朱子彦教授在最后部分通过图片、诗词和典故与同学们一同"漫游"了上海龙华寺、曹操故里、成都武侯祠等众多三国文化遗址,使大家对三国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朱子彦教授的讲座,将学术与生活相结合,把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引经据典,深度解读,使同学们对三国文化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那诙谐生动的语言,那入情至理的阐述,无不彰显着名师的睿智与风范。最后,整场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学院"名师讲坛"系列讲座以其高规格、高水准、重学术、近学生的特点,在文学院乃至整个上海大学都享有广泛的好评。通过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使同学们能真正与名师对话,与学术交流,同时,也为老师传播学术思想搭建了舞台,取得了双向共赢的成效。相信在这样一种积极的交流互动下,文学院一定能将"博文雅人,转识成智"的情怀播撒在每个文院学子的心中。
文学院何诚供稿
上一条:社科新论系列讲座:陈丹燕讲述上海城市精神
下一条:奇迹中文学校 招聘对外汉语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