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傍晚,伴着初夏烈日的余温,一代武学宗师——燕子杰亲临上海大学,在图书馆前柔软的草地上耐心地指导梅花拳弟子练拳。燕老师虽已耄耋之年,犹若孩童般天真、充满活力。他身姿矫健、步履轻盈,一动则全身俱动。在教授过程中,集褒奖和指导于一体,让梅花拳弟子觉得即亲切又钦佩。
晚上,燕老师在CJ 103 教室给弟子讲授梅花拳文理。他从学习、工作到做人、做事再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最后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为学生讲解了梅拳的内涵和特质。没有稿件、没有PPT,但纵谈古今、横跨国内外,不论是《周易》还是佛经,其中的至理名言信手拈来。关于梅花拳的练习,他指出:梅花拳是中华传统文化,其文理口诀中深深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思想,我们要把这种东方文化练到骨子里去。具体实践,老师提出两个要点:一、做动作的同时要默读口诀,如彼微动己先动、千变万化快为先等,不光要知道动作,还要领会其内在的思想,这些思想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二、在练拳时要注意神气合一。关于神气的练习,他指出上海梅花拳弟子在练拳时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把行步中的大势、拗势当做桩步中的来练习。行步应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中间不能有停顿。停了就好比把江流给截断了,气、神也就无法体现。另外是桩步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应在前念刚消后念未起之时立即便换,忘掉呼吸(和之前的3-5个呼吸相对)。静为阴,动为阳。要做到阴中有阳,就在其中变化的瞬间。静时要张牙挺拔,动时要全身俱动。
关于做人,他强调放低架子,有事和大家商量,这样不仅是尊重他人,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人各有所长,我们应该看到人家的优点而不是盯着他的缺陷。和人相处时要与人为善,尽量少考虑自己,这样会少很多负担,也不用担心会被人欺骗,因为你心中无我时,眼睛是明亮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本次活动得到机自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加强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对武术哲学的思考,是创新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尝试,是"以人为本、全面德育、科学发展"思政新理念的成功实践。燕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博学多闻的宗师形象深深震撼了所有的在场人士。
机自学院 叶永连供稿
上一条:上海大学文学院周志(学生版)第80期
下一条:文学院兰伽舞蹈团在“缘红色足迹,谱青春华章”上海市高校集体舞大赛喜获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