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钱伟长学院召开《科学研讨课》导师座谈会

创建日期 2012/11/23 徐晓夏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2012年11月21日下午三点,钱伟长学院科学研讨课导师座谈会在校本部D507举行。钱伟长学院2012级全体《科学研讨课》导师顾传青、徐晓夏、李颖洁、顾晓英、朱永华、宋小龙、庞好农出席本次座谈会,学院管理人员和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座谈。
座谈会上,首先,钱伟长学院直属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顾传青对与会的各位导师对学院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所付出的巨大心血表示衷心地感谢。他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学院低年级学生科学研讨课的开展情况,向各位导师简介自己所带领的小组"以学生为主讲"的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学生反响。同时,顾传青向大家汇报了这次参加2012全国素质教育年会做专题发言的情况,与会代表对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设立《科学研讨课》评价非常高,认为借助于这种师生交流平台,既通过"科学研讨课系列讲座"使同学们领略到各个导师的风采和特色,又通过学生自愿参加一个组可以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积极动员在场的导师能够分享开展科学研讨课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提出有效的提升路径,让科学研讨课模式走出上大,走向全国。
接着,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所带小组科学研讨课的开展情况,以及自己在选择所讲内容时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例如,如何将"读一本好书"的专题活动与大学生礼仪结合起来,并且对今后科学研讨课的选题提出了建议。物理系副教授宋小龙则结合自己所带小组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活动谈了很多关于学院在创新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以及遇到的问题,指出科学研讨课的开展可以为创新实践搭建交叉学科的平台。 掌声中,外语学院教授庞好农阐述了自己以英语学习和外国文化介绍为主的研讨课的相关课程内容,希望学生能通过聆听全英文学术报告和国际性学术讲座提高英文水平,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让课程走向国际化。紧接着,计算中心主任朱永华进行了发言,他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研讨课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导师自身擅长的学科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习的方法和心志,因此,他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引导培养学生适应挑战性环境的能力。最后,副书记徐晓夏、副院长李颖洁分别进行了发言,她们表达了对科学研讨课导师的感谢,同时也总结了导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将会尽快完善钱伟长学院科学研讨课的制度,让导师与导师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更好的沟通。
导师发言之后,与会的11级、12级学生先后进行了热烈的发言。大家都表达了自己对各位导师和对科学研讨课的热爱,认为自己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大学究竟是为了学什么。大家从学生的角度谈了自己参与科学研讨课的感受,为其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科学研讨课》既通过系列讲座是大家领略到各个导师的风采和特色,又通过自愿参加一个组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各位导师和学生代表希望定期召开科学研讨课座谈会,总结提高教学质量。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轻松氛围里,本次座谈会顺利落下了帷幕。本次导师座谈会的成功举行,不仅有助于导师们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需求,而且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导师的想法和期望。

上一条:钱伟长学院师生热烈欢送退伍武警官兵 下一条:环化学院召开导师制工作推进情况研讨座谈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