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影视学院社科新论系列讲座:毛泽东诗词的情趣和理趣

创建日期 2011/09/14 郝秋华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99下午,影视学院社会科学新论讲座在宝山校区J103顺利举行。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杂志社长兼主编、上海大学教授吴欢章,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毛泽东诗词的情趣和理趣》的精彩讲座。
教授从人之常情中的高境界、人生境遇的大胸怀和与自然同构的强大生命力来三个角度,来细致表现毛主席诗词中的情趣。生活情趣是诗人总体感情倾向的流露,将审美情趣融入艺术个性。吴教授分析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七律吊罗荣桓同志》等词,表现出毛主席将个人的友谊纳入革命事业之中,但是,这种感情又超越了个人范围,使之更具有人生意义。他又从《蝶恋花答李淑一》、《贺新郎别友》等词入手,表现了毛主席和杨开慧的爱情,对已牺牲战友的深切怀念,细致而又深沉,也包含了更壮阔的感情境界,从儿女之情到人间大爱。在讲解了《清平乐会昌》、《七绝长征》等诗词后,表现了毛主席善用举重若轻的艺术方式来展现大无畏的气概,他的人生虽然布满坎坷,处在历史的漩涡中心,却依然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对革命的坚定意志历久弥新。
紧接着,吴教授开始分析毛主席诗词的理趣,特点有三个: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非同一般的诗意,开拓崭新的美好境界,如《菩萨蛮大柏地》、《三嗓子重阳》等,抒发了为信仰而战的赞美,对革命牺牲战友的怀念,对革命成功的喜悦,;在大时空的意识下,对现实的超越性的表现,如《七律到韶山》、《念奴娇昆仑》等,境界虚幻,热情真实;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来观照人们的社会行为,来揭示革命世界的规律性,如《沁园春长沙》等,表现出天行健,君子的自强不息。
总之,毛主席的诗词贯穿着一种热爱生活并变革生活的热情,表现基于革命信念的大爱大勇大智,共产主义者的无比高尚的大胸襟、大广阔、大时代。吴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富有激情,在场同学们均对毛主席的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研读的浓厚兴趣。
                                                      影视学院陈昕娴

上一条:中秋月圆 新生手牵 下一条:明月寄相思,水饺诉深情——记2011级理科基础班喜迎中秋活动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