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文院情•青年说•赤子心”——文学院春季首日教育暨第三期校友讲坛成功举办

创建日期 2017/03/27 丁佳蒙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阳春三月,文学院春季首日教育暨第三期校友讲坛于3月26日下午在宝山校区J102举行。此次讲坛以"文院情·青年说·赤子心——‘80、90、00后’文院校友谈‘不忘初心’"为主题,邀请了1986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现任上海珍博文物公司董事长王歆昱,1999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现任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研究馆员黄薇及2005级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现执教于上海市新中初级中学的姚婧媛参与分享,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勇安、院党委副书记崔海霞、各年级辅导员以及200余名文院学生一同聆听了校友的分享。活动由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韦羽芪主持。
 本次讲坛旨在以校友丰富的成长经历,与如今文学院本科生形成超越时间的对话,引导本科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磨砺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可以坚持"不忘初心"。王歆昱作为"80后"代表,如今已是个成功的生意人,却仍表示自己内心始终是个文艺青年。他以"诚信即初心"为题,认为"不忘初心" 始终是重要的信仰,但我们也要修正"初心"。人的个性会被社会不断磨砺,最终才能成为玉一样的君子:内心坚韧,外表圆润。他在工作之初,身为交通银行秘书的他在上司严苛的高标准要求下,逐渐接受了社会人情,经历生意场磨练而参透人生智慧,认为责任心是贯穿始终的"初心"。
黄薇作为"90后"代表,分享了始终坚持初心的故事。她从小确定以热爱的历史为事业,毕业时放弃了众多具有优渥条件的工作邀约,选择了上海图书馆并专心工作长达十年,但通过纪录片制作、海外交流等不断尝试,探索了一条非典型图书馆员的职业之路,成为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研究馆员。她也对在场同学表达了拥有"丰盛生命"的祝愿。
随后,姚婧媛作为"00后"代表,讲述了"梦想被击碎",又重新建立的故事。她曾任文学院学生会主席,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以专业第一名成绩直研,并热衷于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原本有留校工作的意向,却意外进了初中当语文老师。后来她积极进取,获原闸北区"新苗奖"一等奖,区"中青年教学评比(语文)"一等奖,担任上海市"青年语文教师研修班"班长,并开讲了市级公开课。出众的才华始终未被埋没。最后她把两句话送给了同学们:"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岁月告诉大家,你的未来不是梦。"
三位校友的微演讲,由在校同学吉他弹唱的80、90、00年代三首校园歌曲串联而成,在接下来的微访谈过程中,当大屏幕呈现出校友们在上海大学就读时期的成绩单、荣誉及校园记忆时,更是将现场氛围带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记忆。三位校友分享了学生时代的经验,表示所有社团、比赛以及学生工作经历的得益都会在未来有所显现,学文科的同学优势正在于强大的适应性。校友们还寄语现场同学,希望同学们能抱有初心,不断探索,多尝试多磨砺。
讲坛的最后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勇安老师为三位校友颁发了"校友导师"聘书,院党委副书记崔海霞老师为校友们赠送了镌刻有校友肖像、届数姓名及"文院爱你"字样的纪念水晶杯,此外,由文学院学生题字的纸扇作品,将校友姓名分别以藏头诗文形式呈现,表达了文院学子对校友的深厚情谊,令三位校友感动不已。
文学院三期校友讲坛的成功举办,使得文学院与校友之间建立了更加亲密的联系。文学院学生通过了解成功校友的社会经验和心路历程,进一步明晰了个人目标,对"不忘初心"四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校友讲坛的意义不仅在于一段分享,更在于分享的背后,在共同的"文院情"纽带下,助力文院学子起航梦想,助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代表队喜获“话说东西”上海市大中学生英语口译活动三等奖 下一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教授为钱伟长学院春季学期首日教育做报告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