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霍华德作客影视学院谈中国电影与美竞争

创建日期 2009/09/27 郝秋华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9月25日下午1点半,影视学院大二学生齐聚方润华讲堂。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戏剧影视学院的霍华德·苏伯教授就"中国电影怎样更好地与美国电影竞争"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讲。影视学院执行院长金冠军老师、影视艺术系石川老师到场。
"中国电影在技术上也能拍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震撼力的电影。"有45年研究美国电影经验的霍华德教授的话,引起了在场学生的纷纷议论。
窗体底端
霍华德·苏伯教授是影视制片人项目创始人,发起UCLA评论研究计划(Critical Stud—ies Program),创办UCLA电影资料馆,同时彻底革新了电影研究学会(the Society for Cinema Studies)这一全美电影教师、电影理论家、电影史学家最重要的协会。在他的带领下,UCLA陆续建立了戏剧、电影、电视分院。
"很多人喜欢好莱坞电影的原因是他们国家是无法拍出像好莱坞那样的场面宏大、极具震撼力的电影,但是中国已经具有了拍摄出这样画面效果的技术但是为什么目前还无法与好莱坞竞争呢?"霍华德教授从电影中人物命运和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两方面入手,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霍华德教授向同学们分别解释了"destiny"和"fate"区别,指出"美国电影中的人物对命运的态度是努力抓住,并使其成为现实,每个人都有可以控制自己destiny的力量;而中国电影中的人物缺少如何在历史命运中控制自己的命运"。接着教授引用他的新书《power of film》中的一句话继续解释说:"所有电影都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能创造变化的因素、阻碍变化的因素,非控制别人的力量,而在中国的电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力量。在分析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时,霍华德教授播放了《Casablanca》和《The Godfather》。通过分析两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I"m not hero."和"That"s my family,not me.",指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不是职业英雄,英雄的内心是自我矛盾的,英雄做出一个决定后自己往往会受伤。这才是好莱坞电影在技术之外吸引无数影迷观看的主要原因。
在随后的学生提问环节,对于提问中涉及的部分中国电影,霍华德教授也略显"俏皮"地坦言,"自己有部分不熟。研究美国电影有四十多年,但是对于中国的电影研究的还并不多。"在同学们也以微笑表示理解。
影视学院 刘圣音

上一条:环化学院第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顺利举行 下一条:法学院07级学生党支部新学期民主生活会顺利召开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