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影院社科新论讲座——《MFA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创建日期 2012/02/27 郝秋华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2012年2月24日,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卓伯棠教授在校本部J101给上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社科讲座《MFA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卓伯棠教授曾担任香港广播电视编导,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电影哲学博士,创办了《影響》电影杂志。
在讲座开始之前同学们先观看了三部微电影,这些电影都是由香港浸会大学本科毕业生制作,影片本身制作十分精良,每个镜头都可谓是精雕细琢,让在座的学生们都大呼过瘾!在精彩的影片过后,讲座正式开始。
一开场,卓伯棠教授大致介绍了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发展史,使人们了解到了亚洲顶尖电影人才基地的发展历程,是如何从萌芽走向如今的强大。随后卓伯棠教授又重点对该学院人才选拔的标准进行了简述,卓教授表示,学院目前是要培养创新和制作人才,包括:录音,摄像,导演等多方面影视电影人才,对于这些人才,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要求极为严格,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该学院的电影影视专业只有30个招生名额,并且没有扩招的趋势,这也体现出亚洲顶尖电影人才培养基地的严格和对于优秀率的要求。
其次,卓伯棠教授提到了创作方面的相关建议,卓教授建议编导专业的学生们要在生活中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看待自己身边的事物,要勤于思考,并且多多运用逆向思维,在这儿卓教授举了影片制作中关于剧本写作为例,一个人可能很难完成一部非常完美的剧本,但是集中了多人的多角度的思考可能大作诞生的几率就为增加,所以多多增加思考,运用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对于一个好编导来说必不可少。
此外,卓教授还介绍了MFA的授课方式,在这儿他提到了MFA会经常请来知名导演给同学们授课,其中有些导演的作品可能票房并不叫座,可是在艺术领域上却很有成就,让同学们从另一个角度接触一些平时很难接触到的影视艺术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MFA也会连续几天给同学们放映外国学生的电影作品以此来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同学拍出的电影加强交流相互学习,这样对培养同学们的国际眼光和眼界的开拓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卓伯棠教授说,MFA同时也集中了四十个左右的外国交换生,他们平常用英语交流,让中方学生和外方学生拉近了距离,也学到了许多外国电影的先进之处。
互动环节时,同学的提问主要针对MFA未来职业方向规划以及教学等问题,比如有同学提到了MFA毕业后的学生一般都会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卓教授表示大部分的本科生进入了电视行业,研究生则进入电影行业。从人员毕业的流动来看,百分之四十留在了香港,而剩下的部分则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和地区从事影视行业的工作。
通过这次精彩的讲座,同学们都对MFA有了更多的了解,卓教授精彩的演讲也向我们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展示了亚洲电影顶尖人才基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在座的尤其是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谓是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影视行业的就业趋势,也学到了不少影视学习的优良方法。
                                           10125283   严欣慰
                                           11125670   张婉莹

上一条:管理学院“冬日暖阳”活动--之宝山区阳光之家 下一条:理学院举行赴滇挂职团干部总结汇报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