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4日、1月5日,伴随着清华三农论坛2014"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开展,上海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会的四位同学代表,来到首都北京,走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名校,与其学术类社团高效开展了第一次合作与交流。
清华园内,共话建设与管理
1月4日上午,来自上海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会的四名代表,会长金冀安、理事会代表上海政法学院冯约那、实践部部长周琰、外联部副部长戴翊来到了清华大学社团部办公室,与清华大学社团部辅导员赵晓杰,社团部骨干服务中心主任刘昉,求是学会会长王明旭,学生三农学会会长陶媛媛、副会长孙小雨开展了热烈而轻松的会谈。上海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会会长金冀安阐述了交流的目的,希望以上海大学为主导,加强长三角地区高校学生学术类社团的合作,进而扩展到北京地区清华和北大两所学校。社团部赵辅导员对他们表示欢迎,并且提及到合作框架和合作模式。金同学展望了社团发展需要以年会的形式分享成果,交流感情。赵辅导员建议可以在理论上研究共同的课题,在实践上组成联合支队,合作层次由低到高,不断磨合发展。双方同学达成了一致。
上海地区的学术学习类社团多是依托于专业院系,加入的同学可以是任何专业背景,大家共同研究学术问题,学术氛围浓厚。清华的同学们也介绍到校内学术社团基本是依托社团部,面向全校同学的兴趣类和通识类社团,满足同学的需求,拓展视野,理论基础扎实。社团负责人各自介绍了理论学习的组织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理论学习类社团差别很大,存在相互学习的空间。进而双方社团负责人都表示要分享各自学会已经积累的学习材料和研究成果,保持长期联系,相互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最后,双方同意就未来的理论学习类社团合作加强交流学习,并留下了各自的联系方式。
聆听三农,增强理论认识
上午近11点,交流结束后,在接洽方学生三农学会的陪伴下,长三角发展研究会的代表们来到清华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聆听清华三农论坛2014的主旨演讲: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主讲人为现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教授。
陈教授表示农村改革要做到:保证集体所有权、注重两个主体、改革要适度、在形式多样的条件下发展、要有历史的耐心。过程中,长三角发展研究会的各位代表完成了摄影、录音、摘要的记录工作,便于后续的讨论学习,并于当晚对资料进行了讨论、整理和总结。通过深入思考,代表们对农业的发展与改革加强了新的理论认识。
北大江淮,学术与情怀相连
1月5日上午10点,在北京大学江淮发展研究会同学的陪伴下,四名代表来到北京大学校园。于温馨的咖啡屋内,上海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会的代表们与北大将会发展研究会刘雪莲、杨宜欣、程最展开了轻松愉悦的交流。就双方的后续合作发展以及各自的社团经营管理模式交换了意见。
长三角会长金冀安讲述了社团发展概况后,北大江淮会长刘雪莲表示支持并介绍了其社团结构和日常活动开展。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两支社团有着相近目标和各自特色。江淮发展研究会旨在通过学生间对于地域的热爱将其汇聚,发挥感情纽带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满足学生需求开展多方活动。长三角发展研究会则将"热爱长三角,研究长三角,发展长三角"作为目标,将社团活动重点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上。双方求同存异地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并认为不管在活动开展内容和社团管理经验方面两支社团在未来都有值得合作和借鉴的方面。
交流的最后,北大江淮研究发展研究会会长刘雪莲表明北大江淮与上海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会的合作关系,达成了社团间的合作意向。大家互留联系方式,希望今后便于加深交流,并于会后制作完成了电子联系簿。
赴北京为期两天的交流,对于上海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会的四位成员不仅是一段走了许多路,来到许多地方,观察思考,听取建议的旅程,也更是不断总结和分享,交流各自研究感悟,加深社团内部凝聚力和一致度的过程。在临行前的飞机候车等待中,在交流开展前一晚的夜里,在讲座结束后的住所内,和回到上海的地铁上,处处有我们激烈讨论的思想碰撞。
不管是社团整合、还是组织发展都任重道远,但是社团会努力为同学们带来更多学习的机会、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完善的组织机制。相信从两所名校社团带回的交流经验,能够为上海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会的发展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社会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