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伊始,仲夏将去,又一批青年学子怀揣着梦想与激情,来到了上海大学文学院,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征程。为迎接10级新生到来、确保新生入学工作顺利开展,文学院老师、同学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
9月1日,文学院组成了一支由文学院世博志愿者组成的导生团队,迎接新生的到来。在新生寝室楼幢门口,身穿志愿者服装的导生们协助新生办理入学登记,物品领取,入住寝室,疑难解答等等。晚上6点,10级文学院新生在J102迎来了第一次大聚会,并在会议上听取了专业及选课指导讲座。报道第一天,新生们不仅将相关手续办理完毕,也对于上大日常生活、选课制度等有了基本的了解,更深深地感受到了学院的温暖。
9月2日上午9点,文学院201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J103隆重举行。这是文学院为10级新生特别策划的一场开学典礼,每个环节都倾注了文学院领导老师以及学长学姐们对于新生的关爱。文学院各领导与各专业导师们分别从读书、生活、做人等方向对新生提出了劝谏,寄语新生做自强不息的上大人。另外,2010届毕业生特别制作了回顾大学生活的视频《上学记》,作为新生第一份珍贵礼物;毕业生代表周思伽代表邱爽、林嘉伦等毕业生们将他们收藏的书籍在离校前赠送给10级新生。典礼上,文学院的老师们还为新生佩戴了代表文学院精神的文学院院徽院徽。从这一刻起,新生也肩负起了学院的明天,任重而道远。
9月3日,身着新生T恤、佩戴文学院徽章的新生们上午参加了全校开学典礼,并由文学院2010级新生岳晟恺代表全校新生发言。下午,文学院新生听取了团学推介会,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概况,为新生展开一幅新的画卷。
至此,三天的适应性教育圆满的落下了帷幕,筹划迎新活动的老师、同学们这才舒了一口气。由于外地生生源的扩增,文学院2010级新生中有65%的同学都是来自外地。为了让这些外地同学早日适应上大生活,老师、导生们小到生活细节,大到读书学习,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第一次远离家乡的他们或许有过担忧,有过惆怅,但文学院老师、同学们的关心时刻温暖着他们的心房。
新生杨思琪说:"来到上海,这算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辅导员、导生、宿舍阿姨无处不在的热情和温馨,让我暂时没有思乡的幽怨,我在很快的适应这里,这个我即将奋斗四年或者更多年的地方,我想不久以后,我会像学长一样真心的说一声‘我爱上大!我爱文院’!" 从陌生到了解,10级的新生们正在慢慢地融入文学院这个集体之中。新生冯蕾宇说:"经过三天的适应性教育,我确信之前的担忧是我的多虑,这里的氛围是自由而不失严谨的;这里的学长、学姐是温柔而又耐心的;这里的老师是和蔼而又可亲的。在这个大学我会渐渐融入这个大家庭中。"
如果说大学是一条未知的旅程,这三天的适应性教育就像道路最前方的一盏明灯,指引了新生们前进的道路。正如新生袁玥所说:"通过这几天的新生教育,在导生的带领下,我清楚的了解上大的人文、历史并且热爱上这片土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冲动,明确的感受到梦想其实不遥远。大学之道、大学之理、大学之梦、大学之思已经形成了一个具体的概念,不再遥不可及。不论是泮池的鸳鸯,还是图书馆的长卷,每一个上大的角落都精细的刻进了上大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每一寸上大的土地都在钱老的目光里闪闪发光,作为一个上大人我无比自豪。"相信这三天的适应性教育不仅让新生了解了上大的规章制度,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上大的人文气息,感受到了大学的魅力所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上大人的气魄;博文雅人,转识成智,是文院人的精神。浓厚的人文氛围也深深地濡染着新生,宋浩说:"印象最深的还是钱伟长校长的遗训,我能亲眼见钱老讲话的视频,被他的大忠大义感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郑重的回答他:这句话我想过。先做一个合格的人,在成为一个专门家——这是钱校长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抓紧每一点时间,争取每一个机会,做一个优秀的人——这就是我收获的。"新生王楠也表示:"钱老已逝,但我觉得,他所留给我们的东西会让我们受用终身。自今日起,我愿为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上大人而努力。"
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文学院10级新生将在这里,度过人生中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四年。让我们祝愿文学院的新生们都能在文学院的土壤里播种梦想,收获成功!
文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