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有个学生记者的专访吗?"一来到现场,林总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作为一个著名广告公司的老总,他能把这样的细节都放在心上,让记者着实为之一怔……
"打好基础再出国门。"
与林建潮真正坐下来谈,他的亲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采访很简短,但作为一个成功的广告人,他确实给了现今的学子很多的金玉良言。
作为国内第一批留美的广告学硕士,针对如今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潮,林建潮有自己的看法。"有机会就出去看看,出国是个不错的机会,但不见得要学完整,一定学一个硕士之类的回来,可以是短期的交流。现在的学习是多方向的,尤其是现在国内办学比较健全,打好基础再出国会更好。"
林建潮在1989年加入李奥贝纳美国芝加哥总部,1993年调到香港任李奥贝纳中国区户外媒体总监,2000年创立了华人媒体,实现了从一个办事处,发展到九个办事处,一百个雇员的专业的媒体模式。谈起自己21年的广告经历,林建潮总结到:"这是一个从打工到创业再打工的过程。"林建潮结合着同事为他画的漫画,形象地介绍了自己从事广告行业的经历,他先后在李奥贝纳、DDB、VISTA等4家公司打工,丰富的经验积累促使他最后一手创立了华伦公司,后改名为凯伦。他用他的经历向同学们证明了,要成功,需要一步步的积累。
广告人的四个黄金法则
从一个广告学子到成功的广告人,执着的林建潮一步步走的很坚实,能够借此机会来到校园和大学生交流,他表示非常开心,面对学生的困惑,他也是从他的角度给了建议。
学生认为广告行业容易创业,却不容易做好,很难跨越一个新的台阶,那到底掌握什么资源才能使公司有一个实质性的飞跃呢?对此,林建潮给出的建议是:要规模化、持续化的经营。他说,"凭借关系、努力和运气,一家广告公司也许能到达温饱状态,可是真正跨越台阶,是需要长期的专业化,把关系也变成一种专业,做出有亮点、升华的东西,而这东西又是符合行业标准的,是标准化的,不会任意改变的。并且,积累一定的量,达到一定的规模。"
除此之外,个人的素质涵养也是通往成功的关键因素。用几个词来概括优秀广告人的黄金法则,林建潮给出了如下答案:热爱、基础、专业、勤奋。他解释道:"做广告时,你要有热情,有激情,明白这是你真正想要一辈子做下去的东西。并且,要从最基本的做起,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有专业性,不见得是个通才型,可是却能够把一点做大,做深,做广。就像我现在在做的户外广告一样。只是一个方面,但是深挖下去,还是有很多东西要探究的。这就是一种专业专长。勤奋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扎扎实实的去做。"林建潮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一种长远的眼光,缺少恒心,没有全局观,应该多多关心大事,并勇于去参与,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作为大学生,往往面临着毕业后是选择创业还是打工这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有人想先打工后创业,或者有人是创业以后再打工,这都是很正常的。"林建潮说道,"先打工其实也挺好的,关键是找什么样的公司打工。大公司不见得学的到东西,而小公司不见得学不到东西。重点在于自己想要干什么,在进公司前,先问清楚老板是谁,进去让你干什么,懂得问问题,事先有所了解,才不容易让自己的期待落空。这样才能做到既不排斥机会,也不浪费时间。"
"电脑我还是自己去调试吧。"
自己开过广告公司,做过老板,现在为别人打工担任凯伦集团的CEO,林建潮先生虽身居高位,可是却没有一点架子,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平易近人。采访开始之前,在准备之后的演讲的一名助手向他询问演讲PPT的操作问题时,他摆摆手说:"电脑我还是自己去调试吧,我比较熟。"这种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让人着实感动不已。
随着他从贵宾室去往演讲现场,他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一种王者风范,牢牢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侃侃而谈,他的风趣幽默,他的金玉良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走在行业前沿的林建潮先生以自身的经历介绍了他理解的户外广告。这样以为广告界的先锋、专业人士却很喜欢和学生交流,他觉得在青年学子身上能看到很多新意。
影视学院 陈昕娴谢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