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社科讲座:宗教的历史和发展

创建日期 2012/05/28 郝秋华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2012525日星期五1330分,在上海大学本部J103室,影院副院长许正林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宗教的历史和发展的精彩讲座。
许老师首先介绍了新世纪西方宗教的传播背景,提到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影响了全世界,相对来说,基督教中的"原教旨主义"则比较温和、文雅。东欧的宗教复兴是以新教皇的产生作为契机,保罗二世周游世界时曾经试图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许老师还为同学们讲解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的一些秘闻,也说到戈尔巴乔夫的理念"宗教的东西要还给宗教"加速了宗教复兴。宗教复兴的主要理由是宗教的自我调适,许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教皇访英女王的照片,同时提到梵蒂冈教皇接见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女士,试图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接下来,许老师转入对世界各大传统宗教国际性对话日益频繁的分析。宗教融合成为一种趋势,新兴宗教崛起。创立新兴宗教成为一种运动,发端于"一战"以后,称为"新宗教"。许老师说到:"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宗教越活跃,例如日本、美国。"由于一个人信多个宗教,有些国家的宗教人口甚至超越了实际人口数。随后许老师为我们剖析了新兴宗教的特征,在教义上,大多抄袭传统宗教;在传教和信仰方式上,秘密聚会并且以洗脑的方式或团体压力强迫灌输教义和信条;在组织形式上,教主对信徒有绝对的权威,而且组织有强烈的排他性,通常是与世隔绝,行踪诡秘;在信徒成分上,青年人居多,女性和儿童的比例较大,因这类人易于影响。新教兴起的原因有三:一是现实社会多维性的价值形态和世界性的贫富分化严重;二是不同于传统宗教的超自然信仰对象,信仰方式容易复制、裂变;三是巨大的经济诱惑力。
凡事都有两面性,新教的兴起过程中也伴随很多邪教组织的泛滥。我国对邪教的界定是反人性、反社会、反科学的极端信仰方式。而且邪教开始介入高科技领域,利用高科技来反科学,邪教组织的殉教现象很严重,规模庞大,方式极端。许老师提醒大家保持警惕。
宗教也有不容忽视的政治背景,仍代表社会主流价值,例如美国用宗教作为主流价值观,总统上任是要向圣经宣誓。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宗教在美国的地位很高,是国家的精神支柱、文化的中枢和民众的精神避难所。西方宗教的传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最开始的人际传播,即面对面宣讲,到现在的"传、授分离",宗教促成了印刷术的发明。现在宗教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网络等在全球范围传播。备受关注的基督教网络传播的特点是有效简单、互动与民主、公共与私有并存,但网络宗教会带来孤独感并且弱化权威。
最后,许老师为大家详细解说了新世纪西方宗教传播的社会影响。普遍性越来越高,宗教大众传播的经济效益惊人,但有些也过分商业化,宗教的政治功能也日益增加,同时,世纪末的宗教热也是现代人重视信仰的表现。
宗教是人类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许正林老师的讲解促进了同学们对宗教的认识,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携手空巢老人 共建环保之路——环化学院系列义工活动 下一条:管理学院优秀学生党员、党支部展评会暨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典礼顺利举行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