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上海大学第八届菊文化节本科生传统文化艺术展演圆满成功

创建日期 2010/11/30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盈枝吐芬芳,菊韵传人文。上海大学第八届菊文化节正盛之时,上海大学 "菊香·诗韵·国风浓"本科生传统文化艺术展演,于 1129下午 3点在宝山校区下沉式广场精彩呈现。

本次活动得到了后勤集团、文学院共建单位宝山区罗店镇、浦东新区妇委的大力支持,展演现场来自上海大学党办、校办、组织部、统战部、人事处、纪委、校工会、妇委、后勤集团、机关服务中心、校团委和文学院等部处的领导老师以及各学院师生代表们出席了展演活动。

虽然下午天公不甚作美,但阴沉的天气并不能阻挡年轻人如火焰般熊熊燃烧的朝气。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朗诵,正如它的名字--《希冀》,激起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文学院白玉兰舞蹈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舞蹈《大美无言》紧随诗歌朗诵华丽登台。庄重且极具力量感的群舞、风情万种的新疆维吾尔族独舞、奔放素洁的藏族舞蹈,菊吐芬芳,少展风华,这一群美丽的姑娘让人们在寒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骄傲。

菊花,在传统文化中代表了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而此次展演让菊花及其象征意义在传统工艺中得到了极大的展现。被誉为"天下第一剪"的著名民间艺术家李天华老人来到现场展现他高超的剪影艺术,老人寥寥数剪,一幅惟妙惟肖的影像便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与老人同台献技的,是来自罗店镇的 杨晓春 老师。只见剪子在手中飞舞,纸屑落下,不一会儿,一朵花瓣繁复细密的菊花便跃然纸上,仿佛与校园内盛开的菊花争奇斗艳,平分秋色。如此精彩的表演,令现场的掌声不绝于耳。两位老师不仅是在剪纸,更是在剪传统文化大气不屈的灵魂!菊花内涵的"不争春、不畏寒,坚贞、高雅"的气节,在方寸之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场国风浓厚的展演中,文院才子才女们大显身手。三首原创咏菊诗歌,三次心志的恣意抒发,向人们展示着年轻人泉涌般的灵气和不曾熄灭的效国之志。更有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昆曲《牡丹亭》来捧场,一曲经典的"游园惊梦",在细腻婉转的曲调中唱尽少女的情怀。而彼时,由浦东新区妇联联手世博园区周边社区共同培育的"手艺中国"六个民间手工坊绽放在这金秋。蕙质兰心的浦东女性以巧手编织出了传统手工艺术的源远流长,一件件绝美的作品也如盛开的菊花一般璀璨夺目。周家渡纸艺坊、东明绣坊等各手工坊纷纷带来纸艺、绒绣、扣艺、布艺等诸多女红作品,精细巧致、创意无穷,令人眼界大开,赢得了一阵阵赞美之声。

伴着悠扬的柳琴声,翰墨书香晕开在空气中,作为中华民族美术之魂的书法艺术,以菊香融墨香,让菊之神融入笔之魂。兼有笛箫相和,武术相伴,民族独舞大放光彩。最后"中国魂 ·上大人"系列诗歌朗诵更是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风送菊香来,诗华绽光彩。这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展演在《永恒的中华》中缓缓落下帷幕。上海大学文学院致力于发挥文学院的特色,一直走在学习和践行人文精神的前列,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这次"菊香·诗韵·国风浓"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展演,正是文学院在努力结合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果。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令人印象深刻,萦绕鼻尖的菊香让人流连忘返,时光可逝,此情永存。愿菊花那高洁的精魂永远活在每个人心中,愿中华民族那不朽的文化印记升华辉煌,发扬光大!

 

文学院团委宣传部

上一条:杜绝违章用电,提高防火防灾意识——记环化学院第五学生支部组织生活 下一条:文学院09级2010-2011年冬季学期首日教育顺利举行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