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上海大学文学院庆祝“五四”青年节暨第二届“文学之夜”成功举行

创建日期 2012/05/08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54日晚六点半,上海大学文学院庆祝"五四"青年节暨第二届"文学之夜"在校本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应邀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范小青;著名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全国政协委员,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首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赵丽宏;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获得者陈应松。此外,文学院执行院长董丽敏,副院长曾军,党委副书记王丽娜,上海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李银,中文系部分教授以及全校4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青春盛宴。
 
追忆青春,听知名作家说故事
说起青春,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当晚,围绕"青春"这一永恒的主题,著名作家范小青、赵丽宏和陈应松分别与广大学子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故事。谈起生命,身兼多职的"大忙人"范小青老师特别强调了手表在自己青春时期的重要性,直到今天她仍然认为手表和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离开了它们,就无法掌握时间。要好好珍惜宝贵的青春时光,就要让生命处于奔跑的状态,要与时间赛跑。随后,儒雅静气的诗人、散文家赵丽宏老师与我们讲诉了他当年下乡期间与恋人互赠诗歌,相互支持的浪漫爱情故事,那句"我现在最大的幸福就是我的工作与兴趣相投,我的妻子是我爱的人"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观众。最后,从武汉远道而来的陈应松老师回忆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从默默无闻的写作爱好者到当下文坛最值得关注的作家,陈应松老师青年时期的创作故事汇聚成了"坚持"二字,因为对文学无功利心的单纯喜爱与追求,才造就了今天在文学界屡获大奖的陈应松。
过程中,三位作家妙语连珠,现场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同时,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创作的不懈追求也给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不一样的启迪与思考。
 
炫彩青春,看青年学子展魅力
与以往仅仅听嘉宾作家单方面的讲述不同的是,为更好地诠释"青春"这一主题,展示当下青年人的风采,本届"文学之夜"依托文学院丰富的学生社团资源,巧妙地将学生表演穿插其中,使这个夜晚显得更加星光璀璨,丰富多彩。
由文学院中文系专业社团震雅诗社带来的序曲《寻觅青春》,别出心裁地将古诗《诗经·蒹葭》、现代诗《凤凰涅槃》、学生原创诗《如果青春不老》编排成一段奇妙的寻觅青春之旅,一开场就将大家带进了青春的时光旅行中。而兰伽舞蹈团充满春天气息的民族舞《踏歌》更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青鸟剧社精心编排的话剧《爱情?面包?》则运用舞台艺术在爱情与现实之间发出了深刻的叩问与思索。作为对作家的呼应,上大学子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演绎了青春的五彩斑斓,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爱情、梦想与自由的看法。
 
憧憬未来,作家与学生共诵青春
当晚的一大亮点是围绕"青春"这一核心,分别以"生命"、"爱情"、"未来"为篇章关键词。在每一篇章中作家和同学们用独具特色的方式诠释了自己对这三个青春关键词的认识。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家与学生共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青春的理解。陈应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自己的原创诗歌《立夏》,在立夏到来之际,向上大师生发出了"立夏好"的亲切问候。范小青老师则朗诵了朋友未发表之作《向往未来》,在对明天的呼唤中绽放着生命的活力。而温婉的赵丽宏老师则和同学一起深情演绎了原创爱情诗《你的泪珠》。快到尾声处,全体作家和同学们一起朗诵了食指的《相信未来》,寓意心怀希望,迈着青春的轻快步伐迎向美好的未来。作家与同学的动人吟诵顿时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虽然时代不同,经历不同,但"青春"始终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三位作家分别用自己奔跑的生命状态、唯美的爱情故事和对未来执着的信念感染了在场的学子。在"五四"之夜,历经沧桑的著名作家与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聚首一堂,共话青春,一起叙说了"生命"、"爱情"、"未来"这三个对当下青年依然具有重大意义的词语的内涵。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长期以来,文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各种活动浓郁校园人文气息,在纪念"五四"运动93周年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夜晚,第二届"文学之夜"以"青春"为主题,以文学院全新系列宣传片《全力以赴的青春》贯穿全场,让知名作家走进校园,从文学与人生的视野出发,分享他们的青春故事、人生感悟,与青年们共话青春,一起探讨了生命的意义,漫谈了爱情的美好,畅诉了梦想的自由,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且意义深远的"五四"之夜。

上一条:图书情报档案系开放日活动顺利举行 下一条:五四心、青年志、军人魂——社区学院经管组学生党支部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