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世博宣传训练营”起航---习技之旅

创建日期 2010/04/23 郝秋华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4月16日下午13时许,第三届传媒文化节之世博宣传训练营在行政楼报告厅开展了第一场活动,"习技之旅,业精于勤"——新闻采访写作及摄影技能讲座。《新民周刊》首席记者杨江以及影视学院摄影专家厉新老师分别为世博训练营的同学做了有关新闻采写和数码摄影方面的讲座。校团委副书记仇静豪,影视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伟平发表了致辞,影视学院团委书记孙琦琰到场参加活动。
记者杨江回校"授业解惑"
杨江,《新民周刊》的首席记者,同时也是上海大学影视学院03届的毕业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上大人,本次回校为学弟学妹带来一场名为 "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十句口诀"的主题讲座,意在于展现一名优秀记者所需要的素养。
他的讲座围绕着"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游、六出祁山、七处打马、八口吹牛、九成努力、十分忍耐"十句新闻行业从业者的十句口诀展开,配以真实的例子和风趣幽默的语言。给训练营的同学留下了真实深刻的印象。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里,带过许多学弟学妹,你们的问题概括起来就只有两个:要不是觉得没有新闻可写,要不就是认为遍地都是新闻。"杨江从实习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谈起,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共鸣。针对以上两种现象,他认为新闻的"采"有时比"写"更重要。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仅要培养随时发现新闻的习惯,同时也要学会筛选新闻素材。
杨江根据《新民周刊》以调查性报道见长的优势,在讲座中穿插了许多亲身采访的实战经历,使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采访官员的时候,需要穿正装,但是我也会和流浪者坐在草坪上喝酒聊天。当别人认为你很亲近,需要的信息自然会透露出来。"他指出调查性报道虽然是由批评式报道而发展来的,但依然要保持立场的客观中立,并不只有批评的言论才能博人眼球,优秀的陈述性文章也能吸引读者。
厉新老师聚焦"光影世博"
接着进行的是影视学院厉新老师带来的"精彩世博,永恒记录——数码相机记录世博全攻略"主题讲座,厉新老师有着丰富的摄影经验,曾为多个品牌拍摄广告照片,深受学生爱戴。在过去的一年间,他已经提前进入世博场馆多次,实地探访过各大国家馆和企业馆。
在讲座上,他给世博宣传训练营的同学拍摄世博场馆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建议。"中国馆很醒目,从卢浦大桥上也能拍的很清楚。而其他的国家馆相邻都很紧密,想要拍全景的就一定要带上广角镜,拍夜景就要用三脚架。"厉新老师根据他多年执教的经验,指出有些人认为拍出灰蒙蒙的照片是照相机问题的误区,从光圈、曝光和构图等几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拍摄风景和建筑物等的基础知识。厉新老师性格随和,谈话间半带着调侃,引来很多同学在讲座后的积极提问。
厉新老师认同景物本身的美感是成就好照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他也认为摄影者的技术是关键。许多照片往往是由于角度、光线、曝光时间和快门速度等条件的不符,才造成的失败。为了避免这些失败,厉新老师给了很多较为简单容易操作的技术指导。"在对准景物的时候,半按快门进行对焦并且检查快门速度,没有问题后再全按快门拍摄照片。每次拍摄完成后,都记得要放到无限大检查是否有抖动。"
对于一向把修图视为作假的同学们,厉新给出了专业的正解。"专业的摄影一定要用后期修正图片,因为你在拍摄的时候不可能拍出一张你真实看到的近乎完美的作品。然而修正不是说改变图片的原貌,而是还原你真实看到的原貌。其实很早以前就有类似ps的技术存在,那个时候全是靠暗房操作来对胶片进行‘ps’的。所以说会ps是专业摄影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可以说没有经过后期修正的,不能算作好照片。"
"习技之旅,业精于勤"—— 新闻采访写作及摄影技能讲座,是世博宣传训练营中偏重于提高世博志愿者宣传队和校园媒体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活动。 由于讲座的主讲人都是在工作第一线的从业人员,讲座的内容也显得更加实在和值得借鉴。世博宣传训练营在4月23日还将举行"交流之旅,情通于心"——校园媒体交流沙龙和实战之旅,以及"实战之旅,果得于行"——模拟记者招待会 ,以更好地促进校园媒体的交流并为宣传队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实战演练平台。
                                                    影视学院  赵越 09125383
 
 

上一条:校园媒体交流沙龙与模拟记者招待会即将召开 下一条:环化学院第二届环保节“地球日”大型主题活动举行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