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晚六点半,新航星•上海大学校友讲谈系列之"我的媒体人生"在宝山校区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传媒经营博士、资深媒体人、资深影评人、资深电影宣发人,文学院91届中文系毕业生黄飞珏;纪实频道副总经理,原文学院95届社会学系毕业生程峰;五星体育首席编辑,文学院95届中文系毕业生周力;解放教育传媒执行董事、总经理,原文学院98届广告系毕业生秦宇以及《申江服务导报》副总编、总经理,原文学院98届社会学系毕业生邓俊。此外,来自文学院、社会学院、影视学院等百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谈。
我的电视我的团
程峰和周力两位学长首先带大家进入了熟悉又陌生的电视世界。回忆起自己进入电视行业的契机,周力学长非常感谢当年在文学院学习时的老师,他说老师们那时非常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也非常了解学生,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予以推荐。自己正是因为出色的英语能力才有了一开始进入体育频道担任外文翻译的机会。从毕业到现在17年,周力学长一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转方向,他的回答简单而肯定,"我觉得体育是能够给人正能量的东西,而现在的社会正越来越需要这种东西"。
与周力学长不同,程峰学长进入电视行业以来,曾经在专题频道、新闻频道、体育频道、总编室、财经频道等多个部门工作过,而自从2002年来到纪实频道后发现自己比较喜欢纪录片的调性,所以一干就是10年。学长向大家讲述了他对当今中国纪录片制作、发行、市场化运作等的看法,他相信中国的纪录片正走向一个好的时代,而纪录片本身承载的更多内涵也将越来越得到更好的释放。
十几年来,两位学长已经成一名普通的实习生变成了各自团队的领导者。谈起电视团队,他们都强调说某种程度上电视制作比平面媒体更为重视团队性。大家平时看到的任何电视节目,其幕后必然有一个团队在运作。两位学长分别从自身的实际经历出发,生动活泼地阐述了电视行业中团队的概念。同时,他们都向学弟学妹们表示,从事电视行业平等、尊重和沟通在团队中至关重要。
笔尖上的传播
来自解放报业集团的邓俊和秦宇学长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笔尖上的平面传播天地。尽管来自不同的专业,但是从他们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当年在母校的学习,因为文科的特点,所以涉及的面非常广,这为他们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文科教会了他们用不同的观点和方式去审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提升了分析、判断、评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比起单纯的技术而言,从长远来看更为可贵。
随后,两位学长还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所在报纸具体的特点,以及日常采编、运作等方面的情况。从他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出多年的报纸从业经验,让他们不仅对这一行业充满了感情,同时还形成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对平面传播媒体的全方位理解。在新媒体日益兴起的今天,他们依旧可以不断发掘传统媒体的闪光点,并投身其中努力开辟出一片文字中的新视界。同时,秦宇学长更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在职业规划方面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这些金句良言对在场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学弟学妹而言可谓获益匪浅。
有一种喜欢叫修行
当晚,从电视台录制完节目后就马不停蹄地赶来学校出席活动的黄飞珏学长,为在场的上大学子分享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媒体人生故事。作为资深媒体人,学长对电影、报纸、杂志以及众多社会视点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于电影,那句"我对电影的喜欢,已经不是你们理解的喜欢,而是一种修行"打动了在场的同学,让大家思索良久。而当年三天看了19部电影的记录更让我们知道了每一句话语背后深厚的积累。
此外,回忆起当年在老上大三门路校区的大学时光,学长既显得感慨良多,又谈得兴致勃勃。尽管自己是因为高考的失误而进入上大,但是黄学长依旧称这段光阴为"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前四位校友一样,学长特别提醒学弟学妹们要趁大学时期多读好书,不要把大学当做职场训练营,因为从人生的漫长岁月来看,大学不仅是可以系统读书的难得时期,更是可以为人的持续发展提供最好的营养的地方。
在庆祝新上海大学组建18周年暨上海大学成立90周年之际,本次校友讲谈从广大学生对传媒行业的浓厚兴趣出发,充分发掘校友资源,以"我的媒体人生"为主题,邀请到了目前活跃在媒体业的几位校友,重返上大,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媒体人生。不仅给上大学子提供了一次走进媒体行业的良好机会,更加强了学校、学生与校友的联系,为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加深母校与毕业生的感情方面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