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共建和谐校园
——我校举行师生党员代表学习总书记北大讲话精神座谈会
传承精神,党员争先。为进一步深入领会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四点希望",引领我校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党员自觉地肩负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去,2008年5月12日下午,"'心系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共建和谐校园’——上海大学师生党员代表学习总书记北大讲话精神座谈会"在校本部A楼404室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滕建勇,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志宏,校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吴仲钢,校团委书记竺剑,以及部分来自基层院系的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作为党员教师代表,以及部分学生党员代表共20余人一同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胡大伟主持。
座谈会上,各位老师、同学纷纷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与工作实际,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与会师生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对于推进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希望",分别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和"学习的氛围"等方面,对全体师生提出了切实指导,针对性很强,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新的时期加强思想修养、完善自身素质、健康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也是对当前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航向把握。
在座谈中,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志宏认为,总书记在5.4前夕的这次在北大的讲话,不仅仅是对青年人,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学生要理性爱国,不仅仅要把爱国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更要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这两者是并驾齐驱的。激励学生进步是必要的,但更要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的需求中去,这才是真正的理性爱国。
校学工办主任吴仲钢认为,可以从两个部分来理解总书记的讲话。首先就是回顾历史。爱国就要了解历史,一个不了解历史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爱国的,他们的爱国也是没有牢固的积累,也无从谈及爱国。为此,他建议同学们可以看看《大国崛起》和最近新出的《复兴之路》这样的影片。其次,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是向全国高校提出了如何建设创新性国家的4个具体要求——努力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教育出优秀学生,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科研上不断有高质量的成果,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综合国力。
校团委书记竺剑认为,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的爱国主义精神,给我们一个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性爱国?我们要从历史出发,从国情出发才能有由心而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希望我们的师生能真正把理解"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甘于奉献,勇担责任;要怀着与学校共荣辱的心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重老师,关心同学;对学校尽责,对社会尽责,最终才能上升到对国家尽责。
环化学院04级学生党员刘颖同学谈到,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四点殷切希望中把"大力宏扬爱国主义"放在了首要位置,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一直是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的,但仅仅停留在理论、抽象的层面是不够的,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青年党员学生,不应该仅仅把爱国看作空洞的内容,不是简单挂在嘴边,不是只换个MSN的签名,或者是在论坛的帖子里沉沦,而是要将爱国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珍惜大学时间,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去回报社会,表达爱国之情。
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气氛非常热烈,滕建勇书记在会议最后作了总结讲话。滕书记指出,胡锦涛总书记选择五四青年节前夕到北大考察,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中国当代青年的关怀和期待,是希望五四精神在年轻人身上一代代得以延续。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高校,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出人才,出成果。同时,高校有责任引导学生好好关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召开此次学习总书记北大讲话精神座谈会的意义就在于促进青年师生党员进一步坚定信仰,树立心系祖国和关注人类命运的大志,让这一部分优秀的党员同志去影响带动周围的一批人,从而在广大师生中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建和谐校园。
滕建勇要求,我校广大学生党员要以此次学习总书记北大讲话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树立心系祖国发展、心系民族命运、心系人民福祉的高尚品格。志存高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同时,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使爱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为构建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上海大学校园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