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5、26日,一年一度的上海大学崇明2008级新生家访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学工办、各院系组成的家访团走进崇明各乡镇的新生家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传递学校育人理念、共话家校携手合力育人。今年是我校开展崇明家访十周年,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连续开展十年崇明新生家访。
一、走家串户、将学校关怀送上家门
25日下午,家访团成员分四组对家住陈家镇、中兴镇、港西镇、新河镇、竖新镇等近十个乡镇的30余户家庭进行了家访,个别小组家访行程近200公里。家访团教师们与家长围绕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成长环境、家庭经济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沟通与交流,就如何共同培养学生达成了共识。家访不仅帮助学校了新生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特点,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传达给家长。一位来自农村的家长十分感慨地说:"从小学到高中,从没有学校的老师来家访过,大学的老师竟然在会来家访,太让我们感动了!"
二、座谈交流、沟通家庭教育理念
26日上午,数十位家住城桥镇及临近地区的家长应邀在中华中学参加了"2008年上海大学崇明家访座谈会",校学工办副主任张恒龙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上海大学进行新生家访的历史和探索家校合作育人体系的实践和做法。他还指出,今年是上海大学崇明家访活动十周年,学校一直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建立大学家访制度、探索家校合作育人体系。校学工办专门每年制定实施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从经费、政策上支持各院系开展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有助于辅导员了解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家访结束后,各院系提交的家访报告,还对家访中了解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提出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措施、启示和体会等。
三、继往开来、坚持家校合作的实践和探索
上海大学家访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组织开展的。通过开展家访活动,促进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便于更深入细致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校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促进辅导员深入了解社会实际,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才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效应,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势利导,更要乘势而上。教师家访、家校协作是钱伟长校长提出的'打破四堵墙’尤其是'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的教育思想的延伸和深化。上海大学将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育人体系,拓展家访工作广度和深度,扩大家长学校的影响面和覆盖面,使得我校在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
学生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