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2017年上海大学学生工作要点

创建日期 2017/05/13 富旭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2017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首要之年。2017年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需求驱动、问题倒逼,构建平台、制定规则,聚焦中心、激活主体,注重内涵、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和人才培养"五线谱"理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主动融入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综合改革等中心工作,转型升级、传承创新,努力构建一流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协同、联动、同向同行的上海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构建一流大学学生思政工作格局
       1、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价值引领。通过思政干部学习会、辅导员沙龙、思政年会等途径,全面系统的学习党的十九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以校训及使命愿景落地为牵引,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继续推进校训及使命、愿景的诠释、宣传推广和落地工作,先行在部分院系开展校训及使命、愿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试点,制作《上海大学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手册》,引导学生将校训精神及使命、愿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扎实推进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把"两学一做"融入学生党支部的日常;对照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要求,加强基层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实施党支部组织生活督导制度;继续实施"一支部一项目"支持计划,实现学生党支部工作项目全覆盖;开展学生党支部书记沙龙、支部书记专题培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树立学生党建工作典型和优秀学生党员典型,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根据《上海大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探索构建上海大学学生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做好意识形态管控;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完善重点选题主动策划机制,组建校院两级学生思政工作宣传信息员队伍,加大对学校学生思政工作品牌与创新举措的宣传力度;通过建立校院两级信息员队伍,建立针对校园舆情动态的快速响应机制,形成前期舆情预警、中期舆情分析、后期舆情反馈以及舆情跟踪的流程化处理闭环体系;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的阵地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作用,加强校园新媒体和易班的建设、运用与管理,以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以"大数据"为依托,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科学化
       4、基于学生事务流程再造,推进学生服务精准化。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多渠道调研学生需求,协同各学生事务相关部处,聚力学生事务流程再造,对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线下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联动信息办等各相关部门,着力构建"一站式"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学生事务服务体系;基于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帮困资助系统以及学生成长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建立集成化的学生行为数据大平台分析框架;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形成从报到入学到毕业离校大学全周期的完整数据链;结合学生日常在校的各种记录信息进行交叉分析,实现对特定学生群体异常行为的有效识别,进而形成针对性的多元化预警分析和反馈机制。
       5、基于学生切身利益,推进学生管理规范化。依据高校学生管理法律法规,全面梳理完善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管理规定,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夯实依法管理的制度基础;着力完善学籍管理,编写《学籍管理实务操作手册》及《学籍变动年度数据分析报告》;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协同相关部门,修订学生教学、事务、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条例,并出台修订版《上海大学学生手册》;进一步完善评优评奖体系,梳理客观观测体系,为评优提供过程化跟踪和客观依据。
       6、健全以育人为导向的学生帮扶体系。扎实做好资助工作,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库,推进大额资助的奖补专项经费方案落地,完善困难学生能力提升与激励机制,不断增强资助育人效果;着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开展"一年四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进本科生、研究生二级心理网络建设,开展分层分类专业技能培训,实施《上海大学心理健康院系工作评估细则(试用版)》,编制《大学生心理成长案例集》,规划建立两翼校区朋辈心理工作室;推进家校合力育人工作,继续通过短信、邮件和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家长推送学校发展的近况,邀请家长来校观摩学生成长的重要仪式,继续开展新生家访及假期家访工作,开拓家校互动新路径,提升合力育人的实效。
       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
       7、合力办好"挑战杯",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发挥校院两级协同作用,共同办好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形成全员关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推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体制机制的完善;联动教务部门,从制度层面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路径,继续开展卓越班级建设,发挥班团骨干作用,培养一批在学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卓有成效的班集体,组建学生骨干智库,搭建与学生沟通桥梁;推进成就系统升级,通过在系统中添加核心能力指标认定和自我认定"成长指数",成为引导学生从一年使用延伸为贯穿大学四年的生涯发展系统。
       8、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探索构建一流学生工作体系。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积极探索一流大学学生思政工作体系的内涵及指标体系,推进学生思政工作体系的重构与实践,实施各院系学生思政工作方案的"一院一策";探索书院制下学生工作的有效载体与路径,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在新模式下的转型;探索新形势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的有效路径,联合推出"上大幸福课"德育课程,创新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课授课模式,提升辅导员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9、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强有力保障。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根据辅导员的个性化需求,依托辅导员沙龙等载体,健全辅导员分类分层培训体系,开展第二期党校分管书记培训班,提升基层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的大局意识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学工智库建设,提升学生工作前瞻性、预见性和预判性,加强大学生研究中心科研前瞻思考功能,结合思政教育工作热点,定期形成学生思政专报和学生思想动态简报,为人才培养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推动辅导员协会功能转型,将辅导员协会打造成为辅导员专业化成长助推器,在"家"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推进辅导员相关制度建设,修订完善辅导员职级制聘任办法,编制《上海大学辅导员生涯发展手册》,继续做好辅导员自习辅导相关工作;探索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新途径,与组织人事部等相关部门协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投入学生工作,改善辅导员队伍的结构。

上一条:关于2017年上海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2017年上海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