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正文
上海大学上海博物馆暑期志愿服务工作顺利结束

创建日期 2012/09/15 刘锦   浏览次数   返回    
字号:   
 

这个暑假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但在上海博物馆内,总能看到这样一些身影:他们胸前挂着志愿者证,在馆中或在引导、或在讲解、或手捧问卷进行调研。他们的微笑给整个肃穆的博物馆带来了一丝活力,他们的热情也感染到了观众。他们就是上海大学上海博物馆特别展出志愿者。

一、勇挑重担,服务学生

为庆祝上海博物馆建立60周年,今年上博共举行六大特别展出。鉴于上海大学与上海博物馆的长达六年的合作关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青志协"承接了全部特展志愿者工作。

在前期通过网络(乐乎论坛及人人网)发出招募帖后,赢得了全校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参与,共有216名来自2010级、2011级的本科生提交了报名表,共198名同学参加了面试。最终经过认真面试,录取了60余名同学成为两大特展,即"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的志愿者。

二、专业培训,热忱服务

志愿者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导览与调研,导览即带领观众们参观并介绍相关展品,要求志愿者清晰、准确、热情地介绍每一件展品;调研分跟踪调研与问卷调研,前者要求非常细致,后者要求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都对志愿者们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上岗之前,上海博物馆方面邀请了竹刻与金玉文化方面的专家为志愿者进行非常专业的培训。这也为之后的导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上大学子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刚开始工作时,志愿者们还有些腼腆,无论是导览还是做问卷,都不知如何去与观众们打招呼。但在经过多次的锻炼之后,大家渐渐得心应手起来,向观众们导览或调研时,也都显得自信满满、落落大方,而观众们开始主动地走近了志愿者。在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中,上大学子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甚至连一些小事都会全情付出,比如引导观众们走正确的方向、帮助年轻妈妈哄哭泣的小孩、帮忙给观众们拍照留念等等。"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工作,也让上大学子深深体会到了"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三、饱飨赞誉,收获成长

在两大特展结束后,志愿者们的优秀表现也得到了上海博物馆方面的表扬,上海博物馆教育部的邱慧蕾女士这样说:"上海大学的这批志愿者队伍丝毫不亚于我们的长期志愿者队伍。"这也是对我校整体志愿工作的高度肯定。

通过在上海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志愿者们也表示收获良多。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学生郑博文表示:"我是一个较不善言辞的人,在上海博物馆的导览工作真的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的口才与胆量。""这次与周代文物的亲密接触让我非常满足"社会学院2010级学生顾诗颖说,"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十分浓厚的人文环境"。

 

本次上海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是上大学子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的良好平台。在导览、调研的过程中,学生们会碰到各式各样的观众和事件,也会感受到人生百态,更会感受到一些在校园里感受不到的人、事、物。而这些能够帮助同学们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满足助人为乐的心灵成就感。

在之后,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青志协"将继续完成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剩余的四大特别展出志愿服务工作,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悉心关怀下、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以及全校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此项工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2012910

上一条:社会科学学院“蒋巷”新农村考察实践活动顺利结束 下一条: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本科生顺利举行首次新学年班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