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欢章,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历任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主席,《秘书》杂志主编。曾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校优秀导师。
为喜迎建党九十周年,上海大学团委发起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系列之"优秀团员寻访优秀党员"主题活动。得知这项活动后,我们马上联想到了文学院优秀老党员吴欢章教授,并迅速与他取得了联系。三月十一日,春风和煦,万物复苏。文学院团委宣传部部长鲁筱以、上海大学第五期人才学院学员周忆和上海大学百优团员马逸峰,踏着明媚的春光,走进了吴教授的办公室,去聆听这位慈祥和蔼的老前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如沐春风的谆谆教诲。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忆起学生时代,吴老感慨万千却又字字铿锵,他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但大学期间不幸患上了大脑皮质衰弱病,先是阅读困难,后来几乎完全丧失了阅读能力。这对我犹如晴天霹雳,那时我必须在退学与继续学习上做出艰难的抉择。"说到这里,吴老停了停,抬头望了望窗外生机勃勃的春色,然后接着说:"有一段时间,我满脑子都在想这个事情,感觉十分苦闷。后来,在党组织和学校的鼓励下,在师长与同学的无私支持下,我选择了留在学校,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自己的阅读人生。我不能看,就去听,靠两只耳朵完成了那段最艰难日子的学业。这里,我实实在在地感谢组织,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他们,我无法坚持下来。"最后,怀揣着读书的理想,身负着身边人的关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吴老战胜疾病,不仅顺利完成学业,最终还成为了一名传经授道的优秀教育者。
谈及当代大学生抗挫能力不强的问题时,吴老和蔼地笑了笑,说:"也许现在直接和你们谈理想,谈事业,会觉得不合时宜。其实不然,现在的年轻人某种程度上不是抗挫能力不够,往往是想得太过复杂,在行动前就预设了太多的障碍,所以做起事来常常畏首畏尾。这时心中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将目光放长远,坚定且平静地走下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知道,只要肯行动,肯努力,困难有时并不那么可怕。"吴老不仅这样告诫我们,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段话。当年,吴老在中文系开设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对散文的讲解成为一大教学瓶颈,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发现问题后,怀着对教学事业的无比热情,吴老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散文阅读,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最终,他所诠释的散文,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赞誉,至今在文学院仍传为佳话。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人生的长河中,吴老用他鲜活的故事告诉我们:胸怀理想,迎难而上,成功就在不远处。
"首先,我是一个爱国者"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吴老一直以身作则地展现着党员思想的先进性。面对意气风发的我们,他说:"无论是团员还是学生党员要维护思想的坚定性,首先要做到思想正确。" 而思想坚定,不是豪言壮语,是行动的问题。因此,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坚定信念,并无时无刻把这一信念贯穿于日常实际行动中去,这样才能逐步成长为优秀的团员,优秀的党员。
"我不敢说我的思想有多么先进,但首先,我是一个爱国者",谈到这里,吴老的神情愈发地坚定而激昂起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着他的信念:一九八九年春天,上海大学派他去美国纽约大学讲学三个月。当年六月份,正值讲学期满,即将回国的时候,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他十分着急。在美国,有人以中国国内混乱为由,极力劝说他不要回国,留在美国工作。是否按时回国,是对他思想上的重大考验。那时,吴老毅然定下机票,于六月十日回到了祖国。"或许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但是对我而言,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祖国不平静,祖国才更需要我们。"吴老坚定地说,眼里发出矍铄的光芒。
越在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检验自己思想的坚定性,只有在这种磨练下,青年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在学生时代,成为一个爱国者,一个有信仰的人的有效途径就是好读书,读好书。在当下浩如烟海的知识大潮中,吴老建议我们要牢牢把握两个核心,他说,"有两类知识是最重要的。一种是有助于提升自己全面思想素质的知识,这种知识有助于构筑自己的人格;另外一种是有助于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知识,这类知识能指导你们更好的学习。"
"有今天真不容易,一度春风一层阶梯。红旗与彩霞齐飞,新中国顶天立地。"这是吴老特意为建党九十周年所作诗歌的开头,简单却饱含深情,朴实的文字间镌刻着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最后,吴老和我们一一握手,微笑着说:"祝你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简单而真挚的祝福温暖着我们,让我们更加佩服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党员。相信吴老的慧言智语会感染更多的青年人,激励我们迎着太阳向前奔跑。
采访者:鲁筱以 周忆 马逸峰
文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