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学院哲学兴趣小组见面会顺利召开
2012年3月28日晚,由社科学院和社区学院人文社科组联合举办的社科学院哲学兴趣小组见面会在校本部B401会议室顺利召开。社科学院院长王天恩、副院长欧阳光明、副院长李梁、党委副书记魏宏,哲学教研室主任宁莉娜、副主任尹岩、副主任彭立群,以及陈新汉教授、徐琴教授、杨庆峰副教授、彭学农副教授、刘小涛博士、刘友古博士、鲍建竹博士、曹青春博士、刘冰博士等出席见面会,同时,还有社区学院人文社科组辅导员牛广华、社科学院本科生辅导员陆耀峰、社科学院哲学专业本科生以及报名参加哲学兴趣小组的社区学院20多名新生参加了此活动,见面会由宁莉娜主持。
此次见面会是哲学兴趣小组成立以来的首次活动,小组由29名对哲学满怀热情的社区学院新生自主报名形成,并由牛光华老师担任小组负责老师,在小组成立后,将由社科学院哲学系教师带领,通过"读书会"、"社科论坛"、"哲学影视赏析"、"哲学研讨会"、"自主探究性学习计划项目"等形式,训练和培养小组成员的哲学智慧。这是社科学院在学校实施按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围绕一年级学生自己的兴趣点和学习状态,发挥专业学院优势,配合社区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更重要的是课外"的钱伟长育人理念、服务学校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全新尝试。
见面会上,哲学教研室主任宁莉娜首先代表全院老师热烈欢迎哲学兴趣小组成员的到来。随后,陈新汉、徐琴、刘小涛等教师代表分别讲述了自己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的心路历程。陈新汉老师谈到了坚持自己的兴趣和追求,他从华师大数学系毅然转到哲学系,经历虽然曲折,但却值得一生回味;徐琴老师的哲学之路源于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兴趣所向,且从哲学中收获到一种独立思维的能力,她希望大一的同学们把握好大学宝贵的四年时间,认真读书,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刘小涛老师则从"一定要读懂康德"的信念和目标中开启了哲学之门,并一直坚持到现在。之后,兴趣小组的成员们就"哲学书籍的阅读方法、阅读难点"、"哲学的社会功能何在"、"如何将哲学应用于生活","哲学课程的设置"等问题与在场的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王天恩院长则就如何分层次读哲学书,如何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来学习。彭立群老师就哲学兴趣小组之后的活动安排进行了简单介绍,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赞赏。
哲学兴趣小组的首次见面会,气氛热烈,时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非常踊跃地提出自己目前的关注点和学习的困惑,并和在场的各位老师积极地互动交流。哲学兴趣小组的成立,使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更加拉近,在哲学系老师和同学之间架起了一座"在课堂之外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的桥梁"。
供稿:项欢欢
社科学院
2012年3月28日
上一条:影院社科新论讲座:中国大片路在何方?
下一条:中山大学教授鞠实儿做客上海大学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