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19年度本科生学术论坛主论坛暨颁奖典礼举行
未来已来,聚创时代!12月20日上午9时,上海大学2019年度本科生学术论坛主论坛暨颁奖典礼在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及全校350余名师生出席此次活动。
活动由上一年度学术论坛一等奖获得者、经济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可玉同学主持。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学业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人许烁首先做组织工作汇报,整体介绍了自5月27日校庆日启动以来所构建的1场主论坛、5场分论坛、X场系列活动的“1+5+X”工作格局。接着是大会报告。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Malgorzata Biczysko教授和图书馆馆长潘守永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当代大学生如何提升科研能力,激发同学们对科研的兴趣。在代表性论文宣讲环节,上海美术学院本科生颜祺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王世琳、管理学院本科生黄伟晴分别对自己的研究做了阐述,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心得体会。他们的论文指导老师曹再飞、曹萌、马亮也做了支撑发言。这些师生发言充分反映出通识课程、导师制、课外兴趣小组、学业发展指导等机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本科生学术论坛受到校内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各学院(学部、系)的积极组织。组委会共收到来自25个学院(学部、系)的317篇论文投稿,通过初审、复审、分论坛等程序,共评出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9项、优胜奖36项。法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理学院、上海美术学院、社会学院、文学院、悉尼工商学院等9家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单位”,相应的学业发展指导工作负责人获评“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之后是朋辈导师团成立仪式和学术导师聘任仪式。2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朋辈导师和96位学术导师加入学校本科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导师队伍。中心已初步建立起学业导师、朋辈学业导师、学术导师、朋辈学术导师、人生导师、学业发展讲师、学业发展咨询师队伍。学业导师和朋辈学业导师着眼于解决基础学业问题,重点在于学业帮困;学术导师和朋辈学术导师着眼于解决高挑战度的学业问题,重点在于学术提升;人生导师和学业发展讲师着眼于解决学生能力建设和多元发展问题,重点在于人生领航;学业发展咨询师着眼于解决学生学业与发展中的个性化问题,重点在于研究咨询。
论坛评委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教授因出差无法出席活动,特意录制视频勉励在求学和科研道路上努力拼搏的同学们——“一要打好基础,二要有抱负有理想,三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和以后从事的工作,四要有团队精神,五要学无止境,六要有良好的人文道德。”
最后,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讲话。他首先向在本次学术论坛中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向精心指导同学的400余位老师表示感谢。欧阳华副书记指出,上海大学历来注重学风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科生学术论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活动,而是一个融教、学、育为一体的大平台,展示了我们上海大学学风建设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成果。统揽同学们317篇论文,有对社会深沉的关注、有对文学艺术精深的研究,有对科技问题的探讨,还有对未来社会的观望,充分体现了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所具有的优秀学术素养。
欧阳华副书记对同学们提出四点希望,他指出:第一,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上海大学充满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它们的价值。第二,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希望同学们思考和实践如何将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去积极地参与各种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第三,在千辛万苦中千锤百炼。希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去奋斗,敢于啃硬骨头,在千锤百炼中成就一身本领。第四,要把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学们是“两个一百年”的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和获益者。希望同学们将爱党爱国之心与求学求真之志结合起来,将“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作为追求学术的初心与使命,用学识去服务国家和社会。
上海大学2019年度本科生学术论坛由学生工作办公室、期刊社、国际部、教务处、创新管理部主办,上海大学本科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法学院承办。论坛定位于我校本科生最高水平的年度学术盛会,旨在以本为本,激发本科生学术创新意识,引领本科生学术创新风尚,展示本科生学术创新成果,搭建本科生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加快培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追求卓越的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